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西奥机电SPC-01缠绕膜黏性测试仪:精准测量,品质保障在当今的包装行业中,缠绕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物品的固定与保护。为了确保运输过程中物品的安全,缠绕膜的黏性显得尤为重要。西奥机电推出的SPC-01缠绕膜黏性测试仪,正是为解决这一需求而设计的精密检测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SPC-01缠绕膜黏性测试仪的特点、适用范围、测量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一、SPC-01缠绕膜黏性测试仪的特点SPC-01缠绕膜黏性测试仪凭借其性能和多功能性,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
7-7
随着2025药典凝胶强度测定法的实施,传统手动测试效率低、误差大的痛点凸显。GST-01智能凝胶强度测试仪以全自动高精度设计,成为药企应对新规的核心装备。一、传统检测痛点人为误差:目测深度偏差导致结果波动>15%效率低下:单样测试耗时20分钟(含温控)数据缺陷:无法输出力值曲线,难分析失效机理二、GST-01技术创新✅三轴精准控制系统参数技术指标传统对比力值控制0.5%F.S精度弹簧秤误差>5%位移精度0.01mm光学编码器游标卡尺±0.1mm温度稳定性水浴槽&...
7-7
在制药包装领域,高密度聚乙烯(HDPE)吹塑薄膜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输液袋、药瓶外包装等场景。本文结合HDPE薄膜拉伸性能检测实践,解析从样品制备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技术要点。检测设备选型是首要环节。TST拉力试验机凭借0.5级力值精度和50mm/min标准测试速度,成为制药行业设备。其配备的7英寸HMI触摸屏可实时显示应力-应变曲线,特别适用于验证薄膜在自动灌装线上的抗拉伸性能。样品制备环节需严格控制。依据QB/T1231-1991标准,需将25μm厚HDPE薄膜裁...
7-7
在制药包装领域,聚乙烯吹塑薄膜因其优异的阻隔性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QB/T1231-1991标准,解析四大核心检测技术如何护航药品安全。拉伸强度检测采用TST拉力试验机,通过250mm/min恒速拉伸模拟实际受力场景。其PLC控制系统可精准捕捉0.5级力值变化,特别适用于验证薄膜在自动灌装线上的抗拉伸性能,避免包装破裂导致的污染风险。热合牢度测试是评价薄膜密封性的关键指标。HTT热粘拉力试验机通过120-150℃动态热封模拟制袋工艺,300mm/min剥离速度可精准...
7-7
随着《中国药典》2025版的实施,药包材热合强度检测方法迎来重要更新。新版4008标准通过规范试样制备、测试速度、数据计算等环节,为塑料复合包装的热封质量提供科学评估依据。本文从技术角度解析检测全流程的关键要点。一、试样制备的精细化要求热封工艺控制:需严格按照产品标准规定的热封温度(±2℃)、压力(±0.05MPa)、时间(±0.5s)制备试样HST-01热封试验仪的0.2℃温控精度和0.01MPa压力显示精度,可**复现生产热封条件...
7-7
在塑料包装材料研发中,拉伸性能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能的核心指标。本文结合4005检测标准,解析从试样制备到数据判定的实操技巧,助力实验室精准执行检测。一、试样制备的避坑指南裁样技巧:哑铃型试样推荐使用气动冲刀,压力控制在0.6MPa,避免材料变形长条形试样可用标准裁刀制备,宽度公差需控制在±0.2mm以内标线处理:采用激光打标机打印标线,线宽≤0.1mm避免使用油性笔,防止溶剂渗透导致材料溶胀异常处理:当试样边缘存在毛刺时,用1200目砂纸轻柔打磨对于超薄材料(<0...
7-4
随着《中国药典》2025版的实施,塑料拉伸性能检测方法迎来重要更新。新版4005标准通过规范试样制备、试验速度选择、数据计算等环节,为塑料薄膜和片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技术角度解析检测全流程的关键要点。一、试样制备的精细化要求标准规定Ⅰ-Ⅳ型试样适配不同材料特性:哑铃型试样(Ⅰ-Ⅲ型)适用于高延伸率材料,通过收窄设计确保断裂发生在标距内长条形试样(Ⅳ型)宽度10-25mm,总长≥150mm,适用于硬质材料试样制备需采用专业冲刀,边缘平滑度要求≤0.1mm。每组试样需...
7-4
在塑料包装材料研发中,剥离强度测试是验证复合工艺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4004检测标准,解析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五大技术细节。环境控制三要素温湿度平衡:试样需在23℃±2℃、50%±5%RH环境中放置≥4小时。恒温测试:检测全程需保持环境稳定,避免冷热冲击。异常处理:对于吸湿性材料,建议预处理后立即检测。试样制备避坑指南裁刀选择:推荐使用气动裁刀,可有效控制±0.1mm宽度偏差。预剥离技巧:采用90°角缓慢剥离,避免暴力撕扯导致基材变形...
7-4
在塑料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中,剥离强度是衡量层间结合力的核心指标。本文结合4004检测标准,解析从试样制备到数据判定的全流程技术要点。试样制备三大核心要求尺寸精度:需用精密裁刀制备15.0mm±0.1mm宽、≥200mm长的纵横向试样各5条。当样品长度不足时,对应方向可免测。预剥离工艺:沿长度方向一端剥离≥50mm,注意避免损伤复合层。对于难剥离样品,可采用乙酸乙酯/丙酮辅助处理,但需确保溶剂挥发。异常处理:若经溶剂处理仍无法剥离,直接判定为"不能剥离"并终止试验...
7-4
随着《中国药典》2025版的正式实施,贴膏剂、贴剂等外用制剂的质量控制迎来全新标准。新版药典0952黏附力测定法通过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及黏着力四大指标,构建起立体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药物经皮给药系统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保障。初黏力检测:滚球法模拟瞬时接触采用15°/30°/45°倾斜板滚球装置,通过不同规格不锈钢球(表1)的停留位置判断初黏性能。检测前需在18-25℃、40%-70%RH环境下平衡2小时,三组平行样品中两组能粘住最大球号钢球即判定合格。该指标直接反映产品与皮...
7-4
在经皮给药制剂研发中,黏附性能直接影响药效发挥与患者依从性。本文结合2025版药典要求,解析从初黏到持黏的全流程检测技术要点。第一步:初黏力检测的"三要素"钢球选择:根据表1规格,从#1(0.95mm)到#32(19.6mm)形成完整测试序列角度控制:15°测低黏产品,30°为常规角度,45°用于高黏样品平衡条件:检测前需在18-25℃、40%-70%RH环境下平衡2小时第二步:持黏力检测的"双参数"位移量法:记录1小时内的滑移距离(建议≤2mm)脱落时间法:记录脱落所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