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165113822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透气性包装检测难题:如何突破材料“呼吸”干扰实现精准泄漏定位?

透气性包装检测难题:如何突破材料“呼吸”干扰实现精准泄漏定位?

更新时间:2025-10-10      点击次数:43

在无菌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包装世界中,透气性材料(如医用纸、多孔膜)因其优异的灭菌气体透过性和一定的物理强度而备受青睐。然而,正是这些维系产品无菌的微孔,在包装完整性检测——尤其是内压法粗大泄漏检测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您的品控团队面对水中不断冒出的、难以区分来源的气泡时,是否曾感到困惑与无奈?本文将直击这一行业痛点,揭示误判根源,并提供经标准验证的精准破局之道。

一、 痛点聚焦:“呼吸"的材料与失真的判断

对于非透气性包装,内压法检测直观而有效:一旦出现连续气泡,即可断定存在泄漏。但将此法直接应用于透气性包装时,情况变得复杂。

这一核心矛盾,使得对透气性包装的泄漏检测长期处于一种准确性与效率俱低的困境。

二、 标准之解:YY/T 0681.5 方法B(阻隔剂法)的精髓

YY/T 0681.5-2010标准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差异,并专门为透气性包装设立了方法B,其核心思路是:暂时性地“屏蔽"材料的透气功能,让真实的泄漏缺陷“无处藏身"

  1. 阻隔剂的关键角色

    • 作用原理:在包装样品表面施加一层阻隔剂(如标准中提及的石蜡油)。这层液体介质在毛细作用下浸润材料表面的微孔,形成一层临时性的、不透气的薄膜,从而有效阻隔气体通过材料本体逸出。

    • 效果:成功施加阻隔剂后,材料本身的“呼吸"现象停止,水中的“背景噪音"消失。此时,若包装存在真实的粗大泄漏,从泄漏点逸出的气体将形成一条清晰、易辨识的连续气泡流,使得判断变得简单而肯定。

  2. 浸透时间的决定性影响

    • 施加阻隔剂后,必须给予足够的浸透时间(标准建议≥5秒),以确保阻隔剂充分填充材料表面的微孔结构。时间不足,微孔未被封闭,背景噪音依然存在;时间过长,则影响检测效率。这个时间参数的控制,是方法B成功与否的另一关键

三、 实践之困:从标准文本到产线操作的鸿沟

尽管标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验室与生产线仍面临诸多挑战:

这些不确定性,为质量管理体系所追求的数据可靠性与过程可控性带来了风险。

四、 破局之钥:以智能化设备保障标准精准落地

为解决上述痛点,将标准文本转化为稳定、可靠的检测输出,济南西奥机电有限公司的GLT内压法粗大泄漏测试仪在设计上深度融合了方法B的工艺要求。

五、 结语

透气性包装的泄漏检测,绝非简单照搬非透气材料的方案即可解决。它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材料特性、精准把握标准精髓,并借助可靠的技术手段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严格执行YY/T 0681.5-2010中的方法B,并采用如GLT内压法粗大泄漏测试仪这类能够实现关键参数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企业可以有效“静音"材料的背景噪音,让真实的泄漏信号清晰浮现,最终在提升质量安全与控制生产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常见问题解答 (Q&A)

问:是否所有液体都可以用作阻隔剂?
答:不是。阻隔剂需满足不腐蚀包装材料、不易挥发、具有合适的粘度以充分浸润微孔等多重要求。YY/T 0681.5-2010标准中推荐使用石蜡油等合适介质。为避免引入不可预知的风险,不建议随意使用其他未经验证的液体。

问:对于不同克重或品牌的医用纸,浸透时间是否需要调整?
答:是的。不同结构和疏密程度的透气性材料,其微孔结构与浸润特性存在差异。标准规定的≥5秒要求。建议企业在方法开发阶段,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材质包装的浸透时间,并固化在操作规程中。

问:GLT测试仪如何确保阻隔剂施加的均匀性?
答:GLT测试仪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测试流程和参数控制,来辅助并规范人工操作。虽然阻隔剂的初步施加通常仍需人工完成,但仪器后续的自动保压、计时和判断,可以消除因压力波动、计时不准带来的额外变量,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测试的重复性。对于高通量的需求,可探讨定制化自动化解决方案。

问:使用阻隔剂后,是否会影响包装后续的透气性?
答:在正确操作下,影响是微小且可接受的。阻隔剂(如石蜡油)主要作用是暂时封闭材料表面的微孔以供测试。测试完成后,包装被视为破坏性样品处理。阻隔剂并不会改变材料基体的物理化学结构。


  • 公司地址:济南市工业北路5577号
  • 公司邮箱:sales@celtec.cn
  • 公司传真:0531-88977152
0531-88977153

销售热线

在线咨询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2025 济南西奥机电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5016422号-2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