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产品包装需要满足不同地区和市场的法规与标准要求。对于柔性包装而言,其密封完整性的评估是确保内容物安全、维持保质期的关键。ASTM D3078,作为一项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测试标准,为通过起泡法测定柔性包装泄漏提供了实用方法。本文将系统性地解读ASTM D3078-2023版标准,帮助出口型企业和质检实验室深入理解其技术内核,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无缝接轨。
ASTM D3078 的全称为“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Leaks in Flexible Packaging by Bubble Emission"。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气泡的逸出(Bubble Emission) 来判定柔性包装是否存在泄漏。
核心价值:该方法提供了一种经济、直观、高效的定性检测手段,能够快速定位柔性包装(如塑料袋、复合膜包装、铝箔袋等)上的泄漏点。对于许多国际采购商而言,依据ASTM D3078进行测试是验证包装质量的常规要求。
应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无法在测试后保持其原有形状的柔性包装。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初级包装以及工业产品的防护性包装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的前提是试验液体(通常是水)不会对包装外层材料造成不利影响。
理解标准的原理与精确控制测试参数,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
测试基本原理
该方法的原理清晰而直观:将试样浸入盛有试验液体的真空室内,随后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在试样内外形成一个恒定的压差。在此压差作用下,如果试样存在泄漏,包装内的气体会通过漏点向外逸出,在液体中形成肉眼可见的气泡流。 观测这些气泡,即可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关键参数及其控制意义
ASTM D3078标准对测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参数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是保证测试重复性与准确性的核心:
真空度:标准并未规定一个固定的真空度值,而是要求根据试样的特性、包装材料以及预期的运输、储存条件来确定。通常,测试真空度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选择(例如,与GB/T 15171中提到的20-90 kPa范围类似)。设置合适的真空度至关重要——过高可能导致完好包装变形破裂,产生误判;过低则可能无法驱动气体通过微泄漏点,导致漏检。
抽真空时间:标准要求将真空室内的压力从大气压降至目标真空度的过程,应控制在30秒至60秒之间。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压差以一种可控的、可复现的速率建立,避免因压力骤变对包装造成不真实的冲击。
保压时间:在达到目标真空度后,需要维持该真空度至少30秒(或根据产品标准规定)。这段保压时间是为了有充足的机会观察那些可能在稳定压差下才逐渐显现的泄漏。
试验液体:常用的是清水。对于某些特殊材料,若水会对其产生影响,可选择其他合适的液体(如乙醇),但必须在报告中注明。
对气泡流的正确判读,是ASTM D3078测试的灵魂。
泄漏的判定:在抽真空过程或保压期间,从试样特定位置持续产生的一连串气泡,即连续气泡流,是判定泄漏的明确证据。这表明气体正在通过一个固定的通道持续逸出。
非泄漏现象:单个的、孤立的气泡,尤其是在测试开始时出现,通常不视为包装泄漏。这些气泡可能来源于包装表面褶皱中夹带的空气、水中残留的溶解气体逸出,或包装多孔材料本身吸附的气体。观察时应区分这些“背景噪音"与真正的泄漏信号。
记录与报告:一旦发现泄漏,应详细记录泄漏发生的位置、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以及对应的真空度。这份报告对于生产环节追溯问题根源(如热封不良、材料针孔等)具有高价值。
要精确复现上述标准流程,并对关键参数进行稳定控制,离不开一台性能可靠的密封试验仪。济南西奥机电的 LT密封试验仪,其设计与功能与ASTM D3078-2023标准的要求高度契合:
精准的真空度控制:仪器可实现0至-90 kPa的宽范围真空度调节,并且控制精度高,能够稳定维持设定的目标真空度,确保测试条件的一致性。
智能时间管理:用户可通过7英寸触摸屏直观设定抽真空时间和保压时间,仪器自动执行,确保抽真空过程严格符合30-60秒的规定,排除了人为操作的时间误差。
优化的观测体验:采用超厚透明真空室,抗变形、透光性好,为观察微小的气泡流提供了无干扰的清晰视野。其密封盖设计能确保在测试过程中真空室的绝对密闭。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与可靠性,建议遵循以下标准化流程:
试样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包装样品,确保其无其他人为缺陷。
仪器预热与检查:启动LT密封试验仪,检查真空室密封圈是否洁净、完好。
注水与除气:向真空室内注入适量清水,测试前可先进行一轮预抽真空,以去除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少干扰气泡。
放置试样:将试样浸入水中,并用透明多孔压板将其压没于液面以下。
设置参数:根据包装材料与产品标准,在仪器上设定目标真空度、抽真空时间(30-60s)和保压时间(≥30s)。
开始测试与观察:盖紧密封盖,启动测试。仪器将自动完成抽真空和保压过程。在此期间,应仔细观察试样表面、封边等关键部位是否有连续气泡产生。
结果判定与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判定“通过"或“泄漏",并做好详细记录。
设备恢复:测试结束后,打开进气阀门,使真空室恢复常压,然后取出试样。
掌握并熟练应用ASTM D3078标准,对于柔性包装生产商和用户而言,是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国际市场信任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是一项测试,更是一种共同的技术语言。选择像济南西奥机电LT密封试验仪这样能够精准复现标准要求的仪器,将使您的测试数据更具说服力,为您的产品顺利出口保驾护航。
Q1: ASTM D3078标准与国内常用的GB/T 15171标准中的水下气泡法有何主要区别?
A1: 两者在基本原理上高度相似,都可归为“起泡法"或“水下气泡法"。主要区别在于其“身份"和应用语境。ASTM D3078是一项国际标准,常用于出口贸易和国际客户认可;而GB/T 15171是国家标准,广泛应用于国内市场和质量监督。在技术参数上,两者对抽真空时间(30-60秒)、保压时间(至少30秒)和气泡判定的要求基本一致。一台合格的仪器,如LT密封试验仪,通常能同时满足这两套标准的要求。
Q2: 如果我的包装材料是透气的多孔材料,使用此方法会产生误判吗?
A2: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是的,对于本身具有透气性的多孔材料(如无纺布、某些纸塑复合材料),在压差下可能会有均匀、细密的气泡从整个材料表面缓慢渗出,这与从特定点产生的连续气泡流是不同的。ASTM D3078主要针对的是宏观泄漏的检测。对于透气性包装,该方法可能不适用,或需要与已知的良好样品进行对比测试,以建立可接受的基准。
Q3: 测试时真空度应该如何选择?有没有推荐的起始值?
A3: 标准确实没有统一规定,因为这强烈依赖于您的包装强度和内容物。一个稳妥的实践是:从较低的真空度(如20-30 kPa)开始测试。如果无泄漏现象,再逐步提高真空度(如50 kPa, 70 kPa),直至达到您产品在供应链中可能遇到的最高内外压差模拟条件,或包装发生明显形变为止。这样可以避免完好包装在过高真空下被损毁。
Q4: LT密封试验仪能否满足ASTM D3078对真空度稳定性和时间控制精度的要求?
A4: 可以。这正是LT密封试验仪的设计核心之一。它采用先进的真空发生和控制系统,能够在设定的真空度下保持优异的稳定性,避免压力波动对气泡观察的干扰。同时,其内置的精密计时器和自动化程序,能确保抽真空时间和保压时间被严格、准确地执行,符合ASTM D3078-2023标准对过程控制的要求。
Q5: 对于非常小的微泄漏,水下起泡法能检测出来吗?
A5: ASTM D3078起泡法对于检测相对较大的泄漏(通常大于50-100微米)非常有效。但对于极微小的泄漏(“微泄漏"),由于气体通过漏点的流速很慢,可能无法形成肉眼可见的连续气泡流,或者在合理的保压时间内难以被观测到。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更灵敏的定量方法,如真空衰减法(如ASTM F2096)。值得注意的是,济南西奥机电的LT密封试验仪同样提供真空衰减法测试功能,可满足您从宏观到微观的多方位泄漏检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