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市场中,“精华液浓稠 = 有效成分丰富" 的认知被部分商家利用,通过添加廉价增稠剂营造 “高营养" 假象,实则可能降低功效或引发刺激。这种 “稠度**术" 不仅误导消费者,更违背了 ISO 16128《化妆品天然成分和其声明的指导原则》中 “成分真实性与宣称一致性" 的要求。西奥机电的 GST-01 凝胶强度测试仪,通过量化分析精华液的真实质地特性,构建了一套科学的检测方案,为化妆品 QC 部门、监管机构提供了揭穿虚假宣称的技术工具,助力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精华液的 “稠度" 本质是凝胶网络结构与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体现,而增稠剂(如卡波姆、黄原胶)仅能通过分子缠绕提升黏度,无法形成功能性凝胶结构。GST-01 采用动态质构分析法,通过直径 5mm 的探针以 1mm/s 的速度穿刺精华液样本,同步记录穿刺阻力(凝胶强度)、形变恢复率(弹性)与黏度曲线三大核心指标。依据 ISO 16128 对天然成分的要求,优质精华液的凝胶强度应与有效成分(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含量正相关:含 1% 以上透明质酸的精华液,凝胶强度通常≥50g,且弹性回复率≥60%;而仅靠增稠剂调稠的产品,虽黏度达标,但凝胶强度往往<30g,弹性回复率<40%,且黏度曲线呈无规律波动。
该检测方案的核心价值在于区分 “功能性稠度" 与 “**性稠度":一是成分真实性验证,通过对比凝胶强度与宣称成分浓度,若某 “高玻尿酸" 面膜凝胶强度仅 25g,可直接判定成分含量不足;二是功效关联分析,天然活性成分形成的凝胶结构具有缓释特性,GST-01 记录的黏度衰减曲线斜率平缓(≤5%/min),而增稠剂调制的精华液衰减斜率通常>15%/min,提示功效成分易快速流失;三是合规性判定,结合 ISO 16128 中 “天然成分占比≥50%" 的宣称要求,若检测发现增稠剂占比超 30%,则可认定为虚假宣称。某检测机构应用该方案后,已曝光 3 批次 “伪浓稠" 面膜,其宣称的 “98% 天然精华" 实际含增稠剂达 40%。
问答环节
问:ISO 16128 对精华液稠度是否有明确数值要求?
答:标准未直接规定稠度数值,但其 “成分与宣称一致性" 原则要求:若宣称 “富含天然胶质成分",则凝胶强度、弹性等物理指标需与该成分的典型特性匹配。GST-01 可通过建立天然成分数据库,为合规性判定提供量化依据。
问:不同类型面膜(如补水、美白)的精华液,检测参数是否有差异?
答:有显著差异。补水型含透明质酸等成分,凝胶强度宜≥50g;美白型含烟酰胺等小分子成分,凝胶强度通常 30-40g 但弹性回复率需≥50%。GST-01 支持按功效类型设置差异化检测阈值。
问:检测结果能否作为消费者维权的依据?
答:可以。GST-01 的检测数据具有可追溯性,其记录的凝胶强度、弹性等指标与产品宣称的 “浓稠度来源" 直接关联,可作为监管部门判定虚假宣传的技术证据,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