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灌封注射器作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关键包装组件,其密封性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与患者安全。2025 年版《中国药典》4041 预灌封注射器组件密封性检查法,明确规范了护帽与套筒、活塞与套筒的密封性检测要求,为行业提供了统一标准。
护帽与套筒的密封性检测有两种方法可选。第一法通过材料试验机对推杆施加特定载荷,使套筒内压力达到 110kPa 并保持 5 秒,期间需观察护帽是否脱落或泄漏。试验力值需根据注射器套筒横截面积计算,确保压力精准。第二法则通过压缩空气直接向注射器内加压至 110kPa,更适用于壁摩擦不可忽略的场景,两种方法均要求样品在护帽装配 12 小时后测试,避免操作对护帽密封性的影响。
活塞与套筒的密封性检测更关注推杆受压时的泄漏风险。测试时需将注射器充满水并调节至标示装量,施加侧向力使推杆偏转,同时通过轴向力产生 200kPa 或 300kPa 压力,保持 30±5 秒后检查活塞处是否泄漏(密封圈间液体属正常现象)。这一过程模拟了实际使用中的受力状态,确保活塞在压力与偏心力共同作用下仍能保持密封。
无论是护帽还是活塞的密封性检测,核心均在于通过精准控压与受力模拟,验证组件在特定条件下的耐泄漏性能,为预灌封注射器的质量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文末问答:
预灌封注射器护帽密封性检测为何要求护帽装配 12 小时后进行?
答:确保护帽与套筒的配合状态稳定,避免装配初期的应力变化影响检测结果,更贴近实际储存后的密封性能。
活塞与套筒密封性检测中,为何允许密封圈之间出现液体?
答:检测重点是活塞与套筒的整体密封性能,密封圈间的少量液体不影响整体密封性,属正常物理现象。
两种护帽密封性检测方法如何选择?
答:壁摩擦可忽略时选第一法(材料试验机加压),壁摩擦不可忽略时优先选第二法(压缩空气加压),以确保压力精准性。